論壇(二)新類型另類空間的運作機制:以文化空間政策為焦點
Forum (II) The New-genre Alternative Spaces
– Operation and Strategies: Focusing on Cultural Space Policies
2010, Oct. 2-3, 1-6pm
地點:台北當代藝術中心(台北市延平南路 160-6號,02-2311-2626)主辦單位:台北當代藝術中心
本次論壇雙年展的主軸之一是藝術與其生產環境的關係。因此,藝術創作者在創造過程中所需要的有形、無形的協助是重點,以期他們的產出作品能夠反應真實的價值。
這次10/2~10/3 的論壇將針對創意文化空間政策,檢驗文化發展上是否能有更完善的配套措施。
藝術產業如同其他行業,其研發的過程必須要有階段性、多類型的空間來做概念的試煉。而產業鏈的源頭是最關鍵的。
其後的產出是否有原創、或是多面向延伸的附加價值都是在這階段中建構的。
在這研發的創造過程中,藝術家需要實驗性的空間來刺激發想、進行實驗、打樣、試辦等,這都需要不同功能的空間。
這些空間也多半順勢成為同好互動的介面,把內容拿出作比對,討論及修正,就是當今俗稱的另類 / 替代空間。
從60年代到今天,國際藝文發展的網絡中,已證實了這類空間的重要性,並驗證了其多面延伸的特質:社區、文史、生態…,與其跨文化交流的價值。
這類空間多半落腳在各城市發展的版圖邊緣,但很容易連接都市中心成為藝文據點,不像一百年前在各鄉村發展文藝交流的藝術村或藝文沙龍。
這類空間是文人、學者專家、創意青年群聚的交流地點。因為處於都市的邊緣,他們可以自由地發表,自在地交流、討論。這氛圍是必備的要素。
因此,這類文化空間務必要獨立、自營、並具有開放性的理念,以廣納各形各色的創意。
這次論壇主旨要分析文化空間政策中,替代空間無可替代的重要性。
它們是產業中的必備空間,在這些空間中出現的內容會即刻影響到更廣大產業的創新(如時尚、品牌、文創服務等)。
同時,出現在城市角落的這類型空間會很快地成為社區在地紋理,多元環境生態,社群融合的開發據點。
因為人文、創意工作者聚集在此,並能提供另類的創造思維、協助由下而上、自發性的串連,
提出更多永續社區鄰里的方針,改進他們的生活品質。這價值才是真的城市創造的基因,也是都會文化深耕的動力。
這次10/2~3下午台北當代藝術中心與其他國內替代空間單位的論壇,將邀請亞洲其他城市的替代空間的經營代表來對話,
以此議題串連彼此,透過比較,共同檢驗各城市文化空間政策的核心概念、宗旨及實施方法。
再來反照台灣當下的文化空間政策,共同建議中央及地方政府、企業、社區組織、文創法、都更政策等,一同加入,共同開闢更多原創性的文化空間。
現在營運多年的替代空間單位已經具備不可或缺的生產能量,藝術介入都市的方案應有更完備的配套、更永續的資助方案,
才能開創更多樣性的藝文環境,讓藝文工作者在各巷弄裡發揮其藝響力,與社區、社群共同打造創意且永續的社會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-
議程Agenda
第一天10/2(週六): 藝術空間政策之比較
主持人 蕭麗虹
13:00 – 14:30專題報告(30分鐘 x 3)
姚孟吟(竹圍工作室):亞洲另類空間概況報告
馮美華(HK):香港藝術空間政策
Jinsuk SUH(Korea):LOOP
14:50 – 15:30 台灣官方政策(20分鐘 x 2)
文建會一處代表林作嘉:文創法與藝文空間
台北市文化局第一科詹素貞科長:台北市的藝文補助政策
15:50 – 17:50 圓桌座談
熊鵬翥、伊通公園、新樂園藝術空間、非常廟藝文空間、打開 – 當代,與所有演講者
第二天10/3(週日): 另類空間的生存法則與發展瓶頸
主持人 姚瑞中
13:00 – 14:30專題報告(30分鐘 x 3)
姚嘉善(Arrow Factory):中國的另類空間趨勢
黃姍姍:日本的另類空間與文化政策
徐文瑞:歐洲的當代藝術中心
14:40 – 15:20台灣政策說明(20分鐘 x 2)
文化局藝響空間計畫:文化局楊秀玉科長
都市更新處:林崇傑處長
視覺藝術補助政策:文建會三處視覺藝術科劉永逸科長
15:40 – 17:30 圓桌座談
潘小雪、非常廟藝文空間、乒乓藝術空間、新樂園藝術空間、胡永芬、伊通公園、駱麗真(視盟)、
熊鵬翥、熊賢正(洪秀柱立委助理),與所有演講者